close

  湖北日報訊 記者楊富春 通訊員昌蓉 張紅星 劉洋
  “‘東水西調’後,解決了白馬村186戶、860畝灌溉用水。”昨日,荊門市東寶區石橋驛鎮白馬村書記張修雲指著正在提水的新泵站說。
  白馬村是典型的旱包子村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後,包聯該村的東寶區外事僑務局與村委會反覆研究,利用新洋豐公司排污管道,將村東頭袁家河河水‘東水西調’,架設泵站、興修U形渠,徹底解決用水難問題。
  近年來,東寶區通過網絡渠道,收集輿情民意6325件,舉報案例386件,立案查處30件,查處黨員幹部38人。
  一則網絡監督,引出安全引水整改
  “現在連地窖存水都吃不上了。”1日,聽說區委到村裡走訪,馬河鎮三里崗村民聚集到2組村民胡維林家,反映吃水難問題。
  三里崗村煤炭挖了100多年,導致地下水水位猛降,村民們水井見底、水窖乾枯,只能挑水吃。村民多次網上反映吃水難問題,東寶區下決心解決這一民生問題。“要從根本上解決吃水難問題,從鎮上引來自來水是最好的辦法。”村支書劉傳雄說,“全村280戶,通自來水大約需要180萬元。”“政府支持一點,受益戶出一點,再發動村民捐一點。”村民王小菊等建議。“轄區煤礦企業也有責任,是否請他們資助一點?”李天艷等提議。大家你一言我一語,很快議定180萬元資金籌集方案。“一定要加強跟蹤督辦,確保山區群眾吃上乾凈水。”辦公會上,區委書記廖明國叮囑區、鎮相關部門負責同志。
  目前 ,東寶區正開展新一輪農村安全飲水攻堅戰。仙居鄉鹽井村自來水工程、石橋驛鎮白馬村“東水西調”工程,正緊鑼密鼓地進行。
  24小時收集民意,與民眾同頻共振
  東寶區開闢有城市數字化管理中心、網絡問政平臺、信訪網站、網絡論壇等群眾網上說事窗口平臺,24小時收集群眾意見,與民眾同頻共振。
  打開東寶公眾信息網,黨務政務公開、書記和區長信箱、在線辦事等信息公開欄一目瞭然。網站鏈接52家鄉鎮街道單位,可隨時反映訴求。網上服務一欄,設置婚姻登記、網上辦稅、勞動就業、社會保障、教育培訓、醫療衛生等民生窗口,辦事方便快捷。
  該區紀委監察局主辦的網絡問政平臺,設有舉報、投訴、咨詢、表揚4個子欄目,民眾可直接登錄投訴,紀委監察局有專職人員收集反饋信息。平臺上線7個月,受理各類投訴和咨詢件130件,辦結127件。
  東寶區社會管理和數字化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則是覆蓋全域的大網。全區52大類、141小類社會管理事件;13大類、135小類城市管理部件,被劃分為247個社會管理網格和37個城市管理網格。網格員用“社管通”與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相連,中心平均每天處理涉及社管、城管事件近300多件。
  網內訪民情,網外出實招
  “網內訪民情,網外出實招。”東寶區利用網絡渠道,搭建群眾有序參與的制度化平臺,實現政府與網民溝通交流經常化、解決問題常態化、回覆網民制度化。
  區委、區政府領導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瀏覽、回覆、交辦網民訴求,已成為每天的“必修課”;對涉及東寶輿情,及時進行批示,提出處理意見。
  東寶區成立輿論引導與網絡信息管理辦公室,聘請網評員89人,重點關註79個網站,對輿情及時搜集、分析、研判、分辦和回覆。今年4月,網民在東湖社區荊門論壇反映某村安置小區違法建設“別墅群”,輿情信息上報後,區委、區政府成立聯合調查組,對涉事6名相關責任人給予黨紀處分。“受理網民反映問題,5個工作日內必須答覆。”東寶區網絡問政平臺,網民不需註冊直接登錄,涉事單位回覆須有一把手簽字,並作為單位考核的重要依據。
  東寶區推行“民情上網、網上受理、網下辦理、有訪必復”,有序釋放怨憤,疏導平衡心態,理順群眾情緒,化解社會矛盾,真心為民排憂解難辦實事,增強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。
  (原標題:網內訪民情網外出實招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u27hurgn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